目送着夹江水注入长江,2023年8月13日,由《文汇报》主办,上海万联文化、道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会同淮河水利委员会、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、云丰产业发展集团、安徽省散文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爱我中华·淮河流域系列寻访活动圆满结束。
这项市民体验型公益文化活动,自今年4月起在云丰产业发展集团启动以来,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市民的积极响应。
这项活动的第一阶段于今年6月举行,历时5天,寻访河南省南阳市、桐柏县,信阳市淮滨县、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、淮南市寿县等地区,寻访人员感受了淮河流域上中游的古老文化;参观王家坝抗洪纪念馆,零距离感受蒙洼蓄洪区的淮河儿女为保全大局牺牲家园的壮举;参观考察寿县古城、八公山森林公园、淮河边重要的古镇正阳关和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安丰塘、安徽楚文化博物馆,详细了解淮河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,切身感受淮河流域近年来经济、文化所取得的发展成果。
第二阶访活动于8月10日开始,历时4天,寻访了安徽省蚌埠市、淮河水利委员会,滁州市的凤阳县、明光市、天长市,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、扬州市广陵区的淮河中下游地区。
在凤阳淮河花园湖进洪闸举办第二阶段活动启动仪式,这座以它的现代化程度、优质的工程质量和融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化水利建筑,吸引了寻访人员的关注。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,留下了他预备立都的中都城遗址,这里也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所在地,当年18位小岗人立下“生死状”,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,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,为寻访人员所敬佩。在明光市,寻访团人员不仅见到了1500多年前古人治淮留下的遗迹,也感受上世纪五十年代初16万治淮大军,开挖新河道,利用堆积两岸的泥土种植银杏、柳树、桃树,绿荫中反映当年治淮的雕塑形象生动,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。
寻访人员来到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三河闸,它是中国治理淮河的重要成果,是建国初期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工程。该工程1952年10月1日动工兴建,仅10个月就建成。截至2007年已累计泄洪1万多亿立方米,为保证里下河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。距它三、四十公里外的二河闸,建成于1958年6月,是洪泽湖分淮入沂及淮河入海水道的总口门,又是淮水北调的渠首工程,并兼有引沂济淮的任务。自建成以来,在防汛、抗旱、工农业生产、生活供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寻访人员赞叹这两座大闸的风采和发挥的功能,正是这些大闸发挥的作用,而使得淮河下游的大片土地得以保障。
而地处淮河下游北枕淮河,南临长江,素有“安徽东大门”之称天长市,民营经济发达,经济外向度高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,一座现代化小城市屹立在江淮之间。三江营位于长江、夹江和太平江的交汇处,江面宽阔,水流湍急,不仅是淮河入江核心区,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。东边滚滚长江奔腾不息,西边滔滔淮河蜿蜒而下,三江营是淮河入江口。
寻访人员在实地考察的同时,与当地文史专家、企业界人士进行探讨、交流,就如何挖掘淮河文化、保护淮河文化、开发淮河文化做了探讨。寻访人员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;共和国成立以来,淮河两岸的社会、经济、文化发展。同时,感受到淮河人身上表现出的坚忍不拔敢于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,不怕牺牲敢于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,永往直前敢于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“抚今追昔,毋忘历史,百年苦难,记忆犹新,虽经治理,尚未永逸,警示万众,治河道远……”这篇通俗易懂的碑文,道出了此次考察寻访的宗旨,也道出了做人、处事和立业的根本遵循。
本次活动寻访成果,将陆续以文章、书籍、摄影展等形式来呈现。
云丰产业发展集团作为全资赞助单位,为本次寻访活动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努力。集团公司总裁董彬、副总裁明杰以及所属某分公司董事张士建等全程参与了寻访活动。